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日期: 2017/05/31 作者: 浏览量:


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6年根据山东省科委鲁科计字[1996]74号文件建立。依托于山东师范大学。本中心研究方向集中明确,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研究植物抗盐为主的工程技术中心,创建了有特色的盐生植物耐盐机理研究模式系统与研究平台,并与我省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紧密结合。中心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方向集中,多学科协同攻关,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不同层次上协作研究植物的耐盐分机理与植物耐盐的生理学调控机制,研究开发适应于盐碱地区农业的作物耐盐新品系、栽培技术体系与相应产品。本中心在国内外植物抗盐研究领域中已产生了较大影响,为耐盐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盐碱地综合利用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中心成立以前)就开始进行植物耐盐生理研究,开创了国内植物耐盐研究之先河,在过去的近30年中,从盐生植物资源、植物耐盐生理、植物耐盐分子机理与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等多个层次上对植物耐盐与盐害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研究,围绕盐胁迫下植物的离子稳态调节、渗透保护与其它小分子保护物质积累、过氧化伤害保护系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信号传导途径等多个不同侧面研究了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适应机制与相应的分子机理。本中心在揭示植物对盐害的生理基础、基因调控网络和盐生植物对盐离子的耐受分子与生理机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克隆鉴定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耐盐性有所提高的转基因植物。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盐地碱蓬耐盐新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等)和国家973计划项目(作物耐盐耐旱的生理学调控机制、特殊生境资源植物耐盐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中心成立以来共发表研究论文114篇,其中SCI研究论文60篇,SCI IF>5.0文章3篇,总引用次数446次,出版著作9部。部分论文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J. Exp. Bot.、Plant Molecular Biology等高水平期刊上,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国际上本领域知名专家均对本项目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推进植物耐盐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居于国际前沿,获得了2008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心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良性互动。中心与美国、英国的多所知名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朱健康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Peteor博士都申请了合作研究课题,并不定期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来本中心讲学。2002年,本中心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济南联合主办了“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从事植物耐逆研究的30余名专家来华参加了学校交流。

中心与国内从事植物耐盐研究的研究机构与大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遗传所、中科院植物所等多家单位合作申请了两项973计划项目,并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本中心讲学。

中心与东营市政府、东营农科所联合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盐生植物园,引种驯化了来自世界与全国各地的盐生植物150余种。目前盐生植物园已经成为国内盐生植物种质中心与重要的耐盐绿化与园林苗木培育基地,累计为国内部分企事业单位提供超过10万株耐盐苗木,并作为盐生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向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免费提供耐盐植物种子等实验材料。

中心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细胞学)与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自中心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为植物耐盐研究与应用建立了人才储备。同时中心内部人员5人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博士学位,4人晋升为高级职称,7人晋升为副高级职称。